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 >

世界快看点丨王阳明:当人生陷入最低谷,也不应该自暴自弃

2023-04-09 01:59:40 来源: 致良知书院
王阳明度过思想的混乱期,从沉溺于诗文写作、佛教、道教以及兵学转为坚信儒学,并且开始了复兴儒学的讲学行动。 那么,坚定了未来方向的王阳明,会很快实现他的人生目标吗?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!

01#

一夜翻转的朝廷局势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王阳明进入仕途不久,朝廷局势就发生了大变化。 明武宗正德皇帝非常宠信刘瑾等八名宦官。 这八名宦官为非作歹,人称“八虎”。 “八虎”自幼服侍武宗,当武宗登上皇位后,他们更是想各种花招逗武宗开心。 孝宗驾崩前的托孤重臣大学士刘健和谢迁看到刘瑾等人引诱武宗,都非常气愤,于是上书劝谏武宗疏远宦官。 户部尚书韩文进一步联合六部九卿诸位大臣联名上书,请求杀掉“八虎”,以绝后患。 不肯与刘瑾等同流合污的司礼大监王岳,也劝谏武宗除掉“八虎”。 受众人的影响,明武宗打算颁布圣旨,将“八虎”绳之以法。 但是,这一消息不慎走漏。 奸诈多智的刘瑾连夜召集“八虎”,一起到武宗面前哭诉说: “陛下为何要杀我们呢? 我们平日对陛下忠心耿耿,言听计从,何罪之有啊? 而王岳等人,他们对陛下毫无功劳,反而联合起来陷害我们,真正有罪的是他们。 ” 武宗看刘瑾等人哭得挺可怜,又想起他们以前对自己忠心耿耿,于是就改变了主意,下令逮捕王岳。 武宗当即任命刘瑾掌管司礼监,还任用其为禁军总督。 至此,刘瑾掌握了宫内和禁军要职,且朝廷内外其他重要职位也由“八虎”担任。 他们立即谋划翦除忠义之臣。 所有这一切变故都发生在一夜之间。 诸位大臣看到大势已去,于是纷纷上书请求辞职。 刘瑾伪造圣旨,批准了刘健和谢迁的请求。

02#

进谏皇帝入监牢

明朝的文官集团极富有主人翁责任感。 上次谋划诛杀“八虎”,是北京的言官首先发难。 这次,请求留任大学士的声势,则由南京的言官来主导。 正德元年(1506年)十月,给事中戴铣(xiǎn)、御史薄彦徽共同上书弹劾刘瑾,请求留用刘健和谢迁,劝谏武宗: “皇上新政,宜亲君子,远小人。 不宜轻斥大臣,任用阉寺。 ” 刘瑾知悉后,向武宗进献谗言,说戴铣等人所述乃一派胡言,并将他们全部打入大牢。 当时,王阳明虽然只是小小的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,人微言轻,但他的个性不允许他谄媚阉党,对不公平的现实视而不见。 看到戴铣和薄彦徽等人被打入大牢,王阳明义愤填膺。 他向武宗上了封《乞宥言官去权奸以彰圣德疏》,试图将二人救出。 在奏折中,王阳明入情入理地劝说武宗释放戴铣等人,还劝他广开言路。 他在题目中用了“去权奸”一词,但内文中没有弹劾刘瑾的语句。 尽管如此委婉和巧妙,刘瑾看到这封奏折之后还是大怒。 他票拟圣旨,令对王阳明杖责四十,并将王阳明打入大牢。 杖责时,他还令亲信亲自监督。 行刑者加力杖责王阳明,致使王阳明在中途一度昏死过去。 王阳明被捕入狱,父亲王华的仕途也受到了影响。 刘瑾还是卑贱之身时,曾跟随王华的一位同乡学习典籍,从那人处听说了王华的忠孝仁义,素来仰慕王华。 后来,刘瑾获悉王阳明是王华的儿子之后,对王阳明的怒气也缓和了一些。 刘瑾派人告诉王华: “我与先生有旧,如果我们见一面的话,您可以立即登上相位。 ”王华断然拒绝,这激怒了刘瑾。 正德二年(1507),王华升任南京礼部尚书,刘瑾又派人前来道贺,并说: “不久您将获得更高的官位。 ”王华再次拒绝。 刘瑾怒不可遏,最后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,逼迫王华辞职。

03#

当状元公之子入狱时

正德元年十二月,王阳明被打入大牢,并且是在牢中过新年。 这位自小生活优渥的状元公之子,第一次陷入了凄惨的境地。 他在宽松的弘治时代养成了积极建言的习惯,却不知道如今世道已变,一封上疏就能让他从朝廷的要官跌落为囚徒。 入狱期间,王阳明写了《狱中诗十四首》,留世的仅八首。 通过这些诗歌,我们可以想象王阳明在大牢中的境况。 北京的十二月,寒冷刺骨,无法入眠。 第一首狱中诗《不寐》是这样描写狱中严寒的: “天寒岁云暮,冰雪关河迥。 幽室魍魉生,不寐知夜永。 ” 幽暗的监牢,人住在里面,就像住在洞穴里,“无秋无冬”,与人世间恍然两隔。 第四首狱中诗说,“高檐白日不到地,深夜黠鼠时登床”,阳光照不进屋子,平时也没有可以交流的人,唯有深夜有小老鼠造访。 整日呆呆地坐在这样的环境中,“兀坐经旬成木石”,坐久了仿佛都变成了木石。 尽管王阳明遭受了如此不公平的待遇,但他对武宗却没有丝毫的怨恨。 他在诗中写道: “天王本明圣,旋已但中热。 ”他也不打算对奸党屈服,坦言: “我心良匪石,讵为戚欣动。 ” 面对国家的崩溃,王阳明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却无能为力。 “匡时在贤达,归哉盍耕垅! ”如果国家已经无药可医,那么希望自己也能和《论语·微子篇》里的隐士长沮和桀溺一样,归隐山林,躬耕田园。 但王阳明毕竟是王阳明。 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巨大的人生变故而自暴自弃,放弃对儒学的追求。 当他适应了身份的巨大落差之后,当他习惯了尖锐的痛苦之后,他试着忘却致使自己入狱的所谓“过错”,开始专心致力于圣贤之道。 他靠学习精微深奥、充满处世哲学的古代经典《周易》来打发狱中无聊的生活。 他与狱友一起讲学论道,甚至“至道良足悦”,心中充满愉悦之情。

04#

摆脱太监刘瑾的追杀

正德二年(1507)春天,王阳明离开北京,前往贬谪之地贵州龙场,去当龙场驿的驿丞。 在去贵州之前,他先来到杭州养病。 刘瑾获悉之后,就派出刺客,准备刺杀王阳明。 现根据《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》的记载,简要叙述如下。 一个夏日的午后,王阳明在廊下乘凉,两名貌似捕快的大汉突然闯入,将王阳明挟持而去。 三人行进途中遇到阳明的两位邻居沈玉、殷计。 沈、殷二人看到王阳明被挟持,担心别人加害于他,于是紧跟而来。 两名大汉向沈、殷二人坦言他们是奉刘瑾之命来刺杀王阳明的,请他们不要多管闲事。 沈玉认为刺杀王阳明不妥,会连累地方官员。 两名大汉认为沈玉所言极是,于是令王阳明用绳索自缢。 沈玉觉得也不妥,提议半夜自投江中更好。 两名大汉接受了。 王阳明写好绝命辞,请沈玉、殷计带给自己的家人。 午夜时分,云月朦胧,两名大汉由于被沈玉、殷计灌了不少酒,步履蹒跚,又恰逢涨潮,无法跟着王阳明,就近监督他自杀,只得在岸边远远地望着。 后来他们听到落水的声音,认为王阳明肯定投水自杀了。 又在岸边发现王阳明的鞋子和头巾,于是拿着这两样东西回去复命。 王阳明少年时代就足智多谋,再加上年轻时研究过兵法,所以,他对权谋非常精通。 这次他运用计略,成功地虎口脱险。 因为两位大汉没有跟来,周围又非常昏暗,王阳明便脱下鞋子放在水边,再解下头巾扔入水中,又搬起一块大石头,“扑通”一声扔到水里,伪装了跳水自杀的现场。 清代学者毛奇龄对王阳明遇到刺客一事予以否定,但日本的阳明学家东正堂坚信王阳明曾经遭遇过刺客。 东正堂认为,王阳明的绝命辞在正史中都有记载,而且当时众人也都确信他已经遇难,并且还特意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,由此可以断定王阳明遭遇刺客一事绝非空穴来风。

05#

结语

今天,我们读到王阳明向皇帝进谏,为忠臣求情,结果触怒了太监刘瑾,被捕入狱。 这是王阳明“百死千难”的人生中的第一大难。 从状元公之子到阶下之囚,从锦衣玉食到粗粝饭菜,身份的巨大落差让王阳明感受到了尖锐的人生之痛,但也让王阳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。 在狱中,他体验到“孤独个体”的无依无凭。 除了自己的这颗心,还有什么是可以依靠的? 除了“心之力”,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? 可以说,这场牢狱之灾,在王阳明心中种下了“心”的种子。 从亲朋环绕的文化高地京城,孤身来到语言不通的蛮荒之地,王阳明还会遭遇怎样的挑战和困难? 他的思想会在艰苦环境的历练中发生怎样的质变?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!

06#

今日话题

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。 漫长的人生之路上,我们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。 你最近是否遇到了一些小挫折? 你想对此刻的自己说些什么? 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,跟着王阳明 学修心 。

改命从改变心的显现状态开始,走进 用高维智慧开启生命和事业的终极密码!

《福慧密码》

——助您实现人生十大圆满

5月2-4日 杭州

课程费用:980元/人

报名联系李老师:13064723172(微信同号)

看透事物本质、掌握宇宙规律的人,

注定截然不同的命运。

点击下方卡片关注@致良知书院,

和10万+创业者一起洞察事业和生命的真谛▼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东方动漫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